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行山傷患】行山易傷膝頭兼腳痛?三大新手常見行山傷患你要知!

三大新手常見行山傷患你要知!香港人煙稠密,不少人會在周末假期行山遠足,呼吸新鮮空氣。不過,對於平常缺乏運動及訓練的新手行山初哥來說,如果突然挑戰難度較高的行山路線,有機會傷害膝頭甚至造成腳痛,隨時造成行山傷患!以下為大家介紹本港常見的三大行山傷患!

1. 行山傷患:拗柴

行山最常見的創傷是足踝扭傷,亦是我們俗稱的「拗柴」。當患者的足踝關節過度伸拉或突然扭轉,令足踝關節韌帶的全部或部份撕裂,繼而出現紅腫、疼痛及關節僵硬等症狀。面對拗柴的患者,一般處理方法是可以先冷敷患處,以預防傷肢持續腫脹及可減輕痛楚;同時承高患者傷肢以幫助消腫。

只要讓傷肢有充足時間休息,大部分患者一般約兩至三星期便可復元。不過,如果拗柴情況嚴重,亦有機會引致外骨骨折,需要做手術,康復時間可長達半年。

伸延閱讀:小腸氣成因症狀

2. 行山傷患:髕股關節綜合症

我們經常聽到長輩表示「上山容易落山難」,有不少人在下山或下梯級時膝頭會隱隱作痛甚至容易腳軟,他們有機會已經患上髕股關節綜合症。所謂髕股關節綜合症,是指髕骨關節軟骨受到過量壓力,以致發炎。常見的成因包括髕股關節勞損、創傷及錯位。 

當我們行梯級時,膝關節承受的壓力是人類體重的三倍,若姿勢不當,容易造成髕股關節勞損,並引發痛症。處理方法是可以透過冰敷、針灸減輕痛楚,亦可以用黏貼帶改善髕骨的錯位,盡量減少對膝關節不必要的負荷。

3. 行山傷患:髂脛束磨擦綜合症

除了髕股關節綜合症外,另一常見的行山傷患是髂脛束磨擦綜合症,患者在行山後可能出現大腿外側或膝部外側隱隱作痛、甚或屈伸困難。所謂的髂脛束,其實是指我們大腿外側的一條連接髖關節與膝關節的軟組織,主要是用作穩定盤骨。

很多時候,新手行山初哥由於訓練及髖部肌肉肌力不足,令他們走路時盤骨一邊下垂及不穩,加重了髂脛束的力量去維持盤骨的平衡,結果導致髂脛束不斷受磨擦及勞損。一般可以冰敷、物理治療及服用消炎止痛藥等方法紓緩痛症,但要減少髂脛束磨擦及受壓,防止痛症惡化。

最後,所謂預防勝於治療,下篇文章我將會為大家介紹幾個新手行山初哥的注意貼士,以幫助大家可以預防上述的行山傷患!

#健身減肥 #骨科 #吳乙新醫生#高燒生活 #疾病病症

分享給朋友:

Facebook
WhatsApp
Email
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