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時肛門附近一帶出現痛楚?不少人都會立即聯想起痔瘡。不過,原來並不只有痔瘡會造成肛門疼痛感,如果大家排便或坐下時感到肛門疼痛,甚至有分泌物流出,隨時有機會患「肛門瘻管」!究竟甚麼是肛門瘻管呢?甚麼人士有較高風險患病?Gofever高燒編輯整理了有關肛門瘻管的成因、症狀及治療方法供大家參考!
伸延閱讀:【譚仔米線】湯米線暗藏致肥危機!營養師解構譚仔米線配料湯底熱量兼分享健康食法
究竟甚麼是肛門瘻管?了解其成因
肛門內有一些肛門腺,會釋放分泌物潤滑及保護肛門,我們的肛門線內開口位置被糞便等異物阻塞時,便會出現感染並形成膿腫。一旦肛門膿瘍破裂,膿液會自行流出,當膿瘍消腫後遺留在肛門與肛門周邊皮膚之間相連的不正常管道便是肛門瘻管。目前醫學界對於造成肛門瘻管成因仍未明,但有少數患有克隆氏症、曾接受電療的癌症患者都有可能出現肛門瘻管。整體來說,男性肛門瘻管患者較女性多一倍。
資料來源:【大腸癌】甚麼是大腸癌?認識大腸癌症狀、成因、治療及大腸檢查方法
肛門疼痛不一定是痔瘡?肛門瘻管常見症狀
肛門瘻管患者大多因為發炎而引起症狀,包括是肛門位置出現疼痛膿腫,造成肛門疼痛、排便疼痛,導致患者坐立不安。如發炎持續,患者可以出現發燒及疲倦等症狀。不少人認為痔瘡與肛門瘻管症狀十分類似,痔瘡常見症狀是大便出血,但肛門瘻管則較少會出現出血症狀,反而較多時候是有分泌物從肛門瘻管流出,令患者內褲染黃,並發出臭味。
資料來源:【大腸鏡檢查】大便出血屬大腸癌定痔瘡?大腸鏡檢查可及早識別!一文睇痔瘡等級及治療方法
肛門瘻管治療方法
至於有關肛門瘻管的治療方法,目前主要透過「瘻管切開術」外科手術作為治療方案,醫生會切開患者整條瘻管,讓傷口保持開放,待傷口由再生組織填滿而癒合並預防復發。患者傷口大小取決於肛瘻的範圍,一般需時數星期才能完全癒合。
患者手術後數星期如廁時傷口可能會有輕微出血或滲液,期間可能需要使用紗布片或護墊吸收傷口分泌物。患者可以每日可溫水坐浴,促進肛門血液循環,舒緩術後疼痛。最後,患者手術後應避免提取重物、進行劇烈運動及游泳,直至傷口完全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