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世界精神衞生日】精神病患者都有暴力傾向?精神病會遺傳兼不會痊癒?精神科醫生拆解4大精神病謬誤

每年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衞生日,目的是關注精神健康。其實,坊間對於精神病有不少傳聞,包括精神病會遺傳、精神病患者都有暴力傾向、精神病患者一輩子不能康復…究竟有關說法有否醫學根據呢?以下精神科專科張正平醫生將會為大家拆解4大有關精神病的常見謬誤!

伸延閱讀:【鬼剃頭】鬼剃頭5蚊咁大是撞邪所致?精神科醫生話你知與情緒壓力有關的3大脫髮類型?!

精神病謬誤一. 精神病患者都有暴力傾向?

談及精神病患者,不少人都會聯想到暴力傾向。對此張醫生回應指,「可能受傳媒或電視劇集影響,令人覺得精神病患者都是瘋瘋癲癲的,但其實嚴重精神病個案只佔整體病人約2.5%」。實際上,精神病種類繁多,病徵亦因為患病程度而有所不同。例如患有情緒病的人士與患上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兩者的症狀便是完全不同的,不能夠一概而論。

伸延閱讀:【生活迷思】為何打工仔搭巴士補眠到站前自動識醒?醫生話你知當中原因!

張醫生引述香港心理衛生會的資料,有暴力行為的精神病患者佔整體病患人數不到5%,當中大部分都是因為缺乏適當的治療所致。因此,只要病人定時覆診及接受治療,基本上不會對他人構成危險。

精神病謬誤二. 所有精神病都會遺傳? 

坊間常流傳所有的精神病都會遺傳,有部分聲音甚至認為精神病患者會影響下一代。張正平醫生表示,其實這個說法不太正確。

第一、精神病不一定會遺傳;雖然遺傳對精神病的成因扮演著重要角色,但卻不是絕對的。精神疾病的發病原因一般是多樣化的,後天的因素例如生活環境、人際關係等等亦是一些可能的發病因素。也就是說即使有相關的家族史亦不代表一定會發病,只能夠說是患病的機會稍為高於一般人而已。

第二、每一種精神疾病的遺傳風險都是有所不同,例如精神分裂症或躁鬱症的遺傳風險便相較於抑鬱症、焦慮症等較高。當然大家亦無需過分悲觀,亦不應因為有一定的遺傳風險便打亂組建家庭的計劃。

伸延閱讀:【跨性別】Elliot Page首位登《時代》封面跨性別人士!精神科醫生談性別認同焦慮

精神病謬誤三. 精神病一輩子不能康復?如何定義為康復?

張醫生續指,另一個常見的謬誤是認為精神病患者一輩子都不能完全康復。其實,大多數的患者的病情都屬於輕至中程度,在經過適當的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後,大部分患者都能夠康復並重新回歸正常生活。當病情持續穏定後,有些個案甚至可以慢慢減藥,甚至有可能逐步停藥。

至於如何定義精神病為康復呢?張醫生指,「精神病的康復是指患者成功重拾對自己生命的控制權,並在教育、工作及人際關係上,擁有與其他人一樣的機會」。他指出,除了接受治療外,家人、朋友及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援對於患者的康復亦同樣重要。

精神病謬誤四. 精神科藥物會令人「愈食愈傻」?

不少精神病患者需要接受藥物治療,但坊間對於精神病藥物一直存有迷思,包括指有眾多副作用,甚至會「愈食愈傻」。張醫生指出,任何的藥物都有它可能出現的副作用,這與藥物的藥理機制有關,亦同時受病人的身體狀況影響。所以不同的藥物有不同的副作用,不同的人對同一種藥物的反應亦都是不一樣的。但是,相較於其它藥物,精神科的藥物便一直都受到更多不必要的負面標籤,亦令到很多人因為擔心副作用而拒絕藥物治療,反而導致病情惡化。

張醫生指出,醫生在處方藥物的時候一般會跟據病人的診斷、病徵、身體狀況、對藥物接受程度等等去決定使用的藥物,有些時候甚至須要用一個較低的藥物劑量去讓患者更易接受藥物及適應藥物。在充分的考慮下及對患者作出充足的解釋,一般是可以把副作用出現的機會減到最少的。隨着科學的進步,新一代精神科藥物的副作用亦已大大降低。張醫生提醒,如果在用藥時遇到副作用,最好的辦法是跟主診醫生討論,有些副作用是短暫的,有些則須要通過調整藥物的劑量或用藥時間來處理。

#疾病病症 #專科 #精神科 #張正平醫生 #高燒生活

分享給朋友:

Facebook
WhatsApp
Email
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