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低溫症】寒冷天氣警告生效各區溫度約6至8度!提醒長者做好6大禦寒措施預防低溫症

本港受強烈冬季季候風影響天氣變為嚴寒,天文台今日繼續發出寒冷天氣警告,各區氣溫介乎6至8度左右,展望未來2至3日天氣會持續寒冷。面對天氣持續轉寒,調節體溫機能日漸衰退的長者十分容易出現低溫症危機!Gofever編輯團隊以下整理了有關低溫症的症狀及資訊,以及分享了6大禦寒措施,各位長者記得做好保暖,防止出現低溫症!

伸延閱讀:【長者三寶】長者齊認識遺囑、持久授權書及預設醫療指示!以保障自己及家人的合法權益

甚麼是低溫症?低溫症症狀可分為三大階段!

低溫症是指人體的核心溫度降至攝氏35度或以下。至於低溫症症狀,患者在初期會感到寒冷,不自覺地震顫、手腳冰凍及表層的微細血管收縮。當患者體溫降至攝氏32度時,代表已進入中度低溫症,患者會開始出現神智昏亂、說話含糊不清、震顫不受控制,甚至有不合情理的行為出現,包括寒冷下脫去外衣等。如患者此時未有得到及時治療,其體溫將持續下降至攝氏32度以下,形成嚴重低溫症,此時患者失去知覺,肌肉強直、皮膚變白、瞳孔放大,最終進入僵凍狀態,引致心臟停頓而死亡。

伸延閱讀:【吞嚥困難】吞嚥有障礙=吞嚥困難?一文了解吞嚥困難定義、原因及症狀

低溫症高危一族

每當本港出現寒冷天氣警告時,長者大多時是患有低溫症的高危一族,因為長者皮下脂肪較少,溫度調節機能日漸衰退,所以在寒冷天氣下身體未能對於周遭氣溫下降作適當的反應。與此同時,不少長者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內分泌失調、心臟病等,令他們的新陳代謝率減慢及降低調節體溫能力,因而成為低溫症高危一族。除了長者外,長期病患者、露宿者、嬰兒及酗酒或長期服用安眠藥的人士等亦是較容易患有低溫症的人士。

伸延閱讀: 40歲以下男性高危?一文了解睪丸癌成因、症狀及治療兼自我檢查方法

低溫症的處理方法

如發現任何人士出現懷疑低溫症的症狀,身旁人士應先讓患者暖和起來,並立即將其送院治理,包括為患者脫去任何沾濕的衣服,給清醒患者溫熱的飲料有助提高體溫,讓他們保持乾燥並用溫暖毯子包裹其身體,以免患者體溫進一步降低。

預防低溫症方法!做足6大禦寒措施

要有效預防低溫症,大家必須做好禦寒措施,Gofever編輯參考了衞生署資料,整理出以下6大禦寒措施,大家應預先作好準備,防範於未然。

禦寒措施一:留意天氣變化

大家須密切留意天氣轉變,特別是當溫度於短時間內急劇下降、或香港天文台發出寒冷天氣警告時,須更加提高警惕。

禦寒措施二:穿足夠的禦寒衣物

大家需要穿著足夠的禦寒衣物,但千萬不要穿得過分臃腫及緊身,以免防礙血液循環及影響活動,增加跌倒風險。若長者有失禁情況,宜勤更換濕尿片及褲子。大家亦不要忽略頭部、頸部、手及腳部的保暖,不妨戴上帽、頸巾、手套及襪子等保暖衣物。

禦寒措施三:禦寒飲食

寒冷天氣下可以多飲用及進食熱量較高及容易消化的食物,包括是熱奶、熱湯、粥、粉、麪及飯等,可以小食多餐。大家亦要注意均衡營養,避免高脂肪及高鹽分的食物。至於坊間流傳飲酒可以暖身的說法,其實是沒有醫學根據,因為酒精會令血管擴張,飲酒後會即時感到溫暖,但之後卻會加速身體熱能流失,沒有保暖功效。

禦寒措施四:注意家居保暖

大家應保持家居環境溫暖及空氣流通,若選用電暖爐,一定要確保室內空氣流通,電暖爐要遠離門口、通道或易燃物品。對熱力感覺減退的人士如糖尿病及脊髓病患者,不宜使用暖水袋及暖身器。大家更要留意家中門窗及牆壁是否有破損,令寒風從隙中吹入屋。

禦寒措施五:適量運動

大家應盡量留在室內或有陽光地方,如必須外出,應適當穿著保暖禦寒衣物,並避免長時間置身於寒冷的環境或寒風中。另外,保持正常日常活動及適量運動,因為運動會令身體產生熱能,幫助維持體溫,並保持關節靈活及增強血液循環。

禦寒措施六:關懷獨居或患病的長者

最後,若認識獨居或患病的長者,親友應常致電問候,鼓勵及提醒長者作出恰當的禦寒措施。

#高燒生活 #老人健康 #居家生活

分享給朋友:

Facebook
WhatsApp
Email
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