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症】陳奕迅坦言擔心做得不夠好 確診焦慮症 醫生和你解構都市人常見情緒病!

明星歌手也是人!其實,擔心和焦慮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情緒反應。適當的擔心和焦慮有助於我們計劃將來、未雨綢繆,為未發生的事情做好準備。但如果長期活在焦慮之中,而且影響到正常生活,就要警惕了。這次讓我們來探討一下都市人常見的焦慮症種類、成因與治療。

都市人四大焦慮症

核心特徵都市誘因
廣泛性焦慮症持續6個月以上對日常事務過度擔憂,伴隨肌肉緊繃、失眠高壓工作、經濟不穩定、資訊超載
社交焦慮症恐懼被他人負面評價,逃避聚會/演講等社交場景職場競爭、社交媒體比較文化、孤獨感
恐慌症突發心悸/窒息感,伴隨「即將死亡」的失控恐懼通勤擁擠、空氣污染、快節奏生活
特定場所恐懼對地鐵、電梯等封閉空間產生逃避行為高密度居住環境、公共空間人潮壓力

焦慮症的關鍵心理成因

  1. 災難化思維(Catastrophizing)
    將微小不適解讀為災難前兆(例:心悸=心臟病發)
  2. 控制錯覺(Illusion of Control)
    都市高壓環境促發「必須掌控一切」的信念,當面對不確定性時觸發焦慮
  3. 情感不耐受(Emotional Intolerance)
    將焦慮情緒視為「危險訊號」而非自然反應,形成恐懼循環
  4. 完美主義傾向(Perfectionistic Tendency)
    對自己要求極高,將微小錯誤解讀為能力缺陷

焦慮症的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有以下的選擇:

  1. 抗抑鬱藥:選擇性提升血清素(SSRIs)或血清素+正腎上腺素(SNRIs)濃度,改善情緒調節功能。需持續服用4-6週方顯效,維持治療至少6-12個月預防復發。
  2. 鎮靜劑,學名為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s):
    1. 急性症狀緩解:幾分鐘快速抑制或緩解恐慌發作
    1. 長效的有效舒緩軀體性症狀如肌肉緊綳、呼吸不暢順等
    1. 使用警示:短期使用(建議限於1-2個月内),長期易致依賴性及認知功能下降
  3. 輔助藥物
    – β阻斷劑(如Propranolol):緩解心悸、手震等生理症狀
    – 新型抗癲癇藥(如Pregabalin):安全性高、副作用少

要是覺得對生活的影響還不大,可以考慮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CBT)是有實證的有效心理治療方法,治療師從認知入手,協助來訪者重建一些固有的思維模式,例如辨識「災難化思考」,替換為更理性的評估。針對社交焦慮症、特定的恐懼或恐慌症,暴露療法以循序漸進、階梯式接觸恐懼情境(如社交焦慮者逐步練習對群衆發言),逐步減低驚恐反應。正念認知療法(MBCT)訓練「覺察當下」和「不評價接納」的能力,切斷焦慮反芻循環。

醫生結語、提點

都市人長期生活與工作壓力大,出現焦慮情緒並不罕見,及早疏解壓力,適當時救助是有效的應對方法。

本篇文章的撰寫過程中,使用了人工智慧技術作為輔助工具。

#專科 #精神科 #高燒生活  #疾病病症

分享給朋友:

Facebook
WhatsApp
Email
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