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新冠後遺症】染疫後症狀似流感但手尾或較長?中大研究指逾7成康復者現疲倦及記憶力差等後遺症

全球疫情持續受變種病毒影響,其傳播力較以往新冠病毒更高,而其症狀亦變得與流感更為相似,包括流鼻水、頭痛及喉嚨痛等。早前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遺傳流行病學教授曾指,變種病毒有機會入侵患者腸道,引起其他「長新冠」新冠後遺症的症狀。而中文大學醫學院最新研究亦發現,76%康復者持續出現記憶力差、脫髮及疲勞等後遺症,當中出現後遺症的風險與患者腸道細菌失衡有關。

伸延閱讀: 【疫苗接種】5至11歲兒童可預約接種Biontech疫苗!即睇全港3間兒童社區疫苗接種中心地址

英國遺傳流行病學教授指變種病毒或入侵患者腸道引致後遺症

綜合英媒報導,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遺傳流行病學教授Tim Spector早前表示,從其收集數據發現,去年開始有部分患者出現腹瀉症狀,估計有機會是病毒入侵患者腸道,破壞了正常腸道功能,而研究亦發現患者腸道內的病毒有長時間殘留蹤跡,從而引發後遺症出現。

伸延閱讀:【新冠疫苗】一文睇10間社區疫苗接種中心地址、服務時間及接種疫苗種類

中大研究指逾7成康復者現疲倦及記憶力差等後遺症

中文大學醫學院早前公布一項有關新冠後遺症的研究,團隊分析了106位患者情況,發現76%患者康復後6個月內出現至少一種症狀,而有關症狀持續四周或以上,當中最常見症狀包括:

  • 疲倦(31%)
  • 記憶力差(28%)
  • 脫髮(21%)
  • 焦慮(21%)
  • 睡眠困難(21%)

伸延閱讀:  【新冠口服藥】兩款新冠口服藥抵港!入院死亡風險可減九成?一文睇口服藥功效及副作用

腸道微生態失衡狀況是導致日後出現後遺症主因

研究團隊表示,他們發現出現後遺症的康復者大多數出現腸道微生態異常,相反,沒有後遺症患者的腸道微生態則較豐富及多樣化,與從未染疫人士相似。研究團隊又研究腸道細菌失衡與不同類別的新冠後遺症之間關聯,包括呼吸系統、神經系統、消化系統、皮膚、肌肉骨骼及疲勞,結果發現,多達81種腸道細菌與多種新冠後遺症有關,當中不少細菌更與三種或以上持續症狀有密切關聯。團隊亦發現患者腸道中缺少了幾種能提高人體免疫力的腸道細菌,包括青春雙歧桿菌、長雙歧桿菌和假小鏈雙歧桿菌,反映腸道微生態失衡狀況是導致日後出現後遺症的主因。

#高燒生活 #新冠肺炎

分享給朋友:

Facebook
WhatsApp
Email
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