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中風】60歲如花李健仁中風後首曝光!了解中風症狀、中風急救及治療方法

中風在香港十大死亡疾病中排行第四,它更被譽為最致命的隱形殺手。現年60歲曾因演出「如花」而著名的演員李健仁,兩年前在深圳焗桑拿期間突然中風,之後出現半身癱瘓及大小便不能自理等症狀。後來返港接受治療,現已逐漸康復,他近日首度現身並接受傳媒訪問,雖然未能清晰講話,但已可慢慢步行,他表示希望康復後可以再次復出演戲。雖然中風殺人於無形,但只要及早識別中風症狀,有效把握黃金治療時間,可以有助急性中風急患者的康復及減低殘障風險!Gofever高燒編輯團隊以下為大家整理了中風症狀、成因及中風治療方法,並分享如何及早辨別中風先兆,以避免患者錯過中風最佳的黃金治療期。

伸延閱讀:甲狀腺腫患甲狀腺癌?了解甲狀腺癌症狀、成因及治療方法

中風成因:缺血性中風 VS 出血性中風 

中風是指腦血管出現問題,導致腦細胞失去血液、氧氣及養分供應,從而令腦細胞受損或壞死,繼而影響到活動及語言機能等功能。中風主要分為兩大類,成因有所不同:

缺血性中風

缺血性中風是較為常見的中風類別,目前逾70%中風患者均屬於缺血性中風。缺血性中風成因主要是因為腦血管栓塞引致。心臟疾病包括心律不齊、心瓣問題以及冠心病皆可導至中風。

出血性中風

出血性中風是坊間俗稱的「爆血管」,成因主要是因為高血壓或腦血管疾病導致,包括腦血管腫瘤導致腦血管破裂。                

甚麼人士是中風高危一族?

中風患者的年齡大多是在55歲以上,但近年中風開始有年輕化趨勢。根據醫管局智友站資料,以下是較為高危患上中風的人士:

  • 年齡大:55歲以上人士,年紀越大中風機會越高
  • 吸煙者:吸煙會增加中風機會
  • 高血壓:7成中風患者與血壓高相關
  • 血膽固醇過高:增加動脈粥樣硬化以致腦血管收窄機會
  •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中風機會較正常人高出4倍
  • 心血管疾病: 曾患心肌梗塞、心房纖顫患者 中風機會亦較正常人高
  • 肥胖
  • 酗酒人士
  • 缺乏運動人士
  • 先天性腦血管腫瘤或血管壁過薄人士
  • 家族中有中風病歷

了解中風症狀

大部份急性中風患者在事前均無任何先兆,病情來得十分突然,而且中風患者出現的症狀會視乎發生病變的位置及其損害程度而定,不同患者會有不同症狀,以下是較為常見的中風症狀,當出現有關症狀時,應立即求醫,以免拖延病情。

  • 單邊肢體或半邊臉出現麻痺或癱瘓
  • 身體突然失去平衡能力、手腳協調困難
  • 言語不清、流口水、嘴歪
  • 視線突然模糊或眼睛肌肉失調
  • 神志不清、昏迷
  • 突發性劇烈頭痛、持續頭暈

「談笑用兵」可簡單識別中風先兆!有助把握黃金治療時間

雖然中風長據本港十大死亡疾病之一,但原來只要有效把握黃金治療時間,可以有助急性中風急患者的康復及減低殘障風險。只要在患者出現中風症狀的3小時內,成功注射血栓溶解劑,便能夠有效疏通患者阻塞的血管,讓血栓溶解,逐步恢復腦部血流,這是目前唯一可以治療急性中風的方法,若超過3小時後才注射血栓溶解劑會令功效大大減低。

因此,有效及早識別中風先兆,能夠大大降低中風患者的後遺症,到底如何識別中風呢?大家可以記住「談笑用兵」這個口號!

  • 「談」:說話時表達困難、口齒不清或語無倫次
  • 「笑」:兩邊面部表情明顯不對稱
  • 「用」:即是單邊手腳不能用力或麻痺,例如平舉雙手時,其中一隻手可能無力下垂
  • 「兵」:如果患者出現上述症狀,即時請「救兵」,撥打999傳呼救護車送院求醫

中風復原治療之路漫長

中風患者的神經組織需要長時間復原,除了藥物治療外,長遠亦需要長期的康復治療,包括物理治療、職業治療、言語治療等等,協助恢復中風患者各方面的身體功能及自我照顧能,以預防及減低其他併發症出現。

預防中風方法

中風作為都市病殺手之一,主要成因是不良生活習慣所致,所以要有效預防中風,最理想方法是注意日常生活習慣,包括戒煙戒酒、保持均衡飲食、體重避免過重,並保持適當運動量。至於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或曾患中風人士,必須定期檢查和接受適當治療,確保血糖或血壓處於正常水平。

#高燒生活  #疾病病症 #老人健康

分享給朋友:

Facebook
WhatsApp
Email
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