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搓手液】 酒精搓手液可殺菌但會致癌?歐盟或會因此下令產品下架?

世界各地的衛生意識在疫情後大幅提高,酒精搓手液也成為了不少人必備的清潔小物。雖然酒精搓手液有殺菌的效果,但據英國《金融時報》10月21日的一篇報道指,歐盟正考慮將酒精消毒搓手液中的活性成分乙醇列為會增加癌症風險的危險物質。

什麼是乙醇?

乙醇(ethanol)又稱酒精,是一種有機化合物。乙醇的形態為液體,無色而且易揮發。這成分具有酒精的特徵氣味,除了會用於酒精搓手液,也常用作飲品、溶劑和燃料等用途。乙醇在日常生活用途廣泛,包括消毒清潔、香料和防腐劑之用,以及作為生物燃料。然而,乙醇的使用分量必須適量;有多項研究指,過量攝入或會導致中毒和健康問題。

歐盟:乙醇會增加癌症和妊娠併發症風險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指,歐盟化學品管理局(EHCA)於10月10日提出將乙醇列為有毒物質的內部建議。當局的研究人員認為乙醇會增加癌症和妊娠併發症的風險,並建議各種清潔消毒產品應以其他成份取代。若歐盟接納意見,多種乾洗手產品及醫院常用的多種洗手液與清潔劑或會被迫下架。

伸延閱讀:【急症】急症專科醫生分享 醫生是如何煉成的?

建議使用其他物質替代乙醇

歐盟化學品管理局轄下生物殺滅劑委員會(Biocidal Products Committee)就建議於11月25日至28日開會,並表示若其專家委員會認定乙醇具有致癌性,將建議使用替代品。不過,最終決定會由歐盟委員會做出。另外,如果專家決議少量接觸乙醇仍屬安全,且無其他替代成分,最終仍可能批准用於清潔消毒。

為什麼乙醇會被建議列為致癌物質?

EHCA今年4月開始檢視乙醇對人體健康的潛在風險,而根據歐盟的《生物殺滅劑製品法規》(BPR),所有用於消毒的化學物質都必須通過ECHA的安全審查。ECHA指,乙醇可能符合致癌及損害生殖系統的化學品標準,因此被列為審查對象。乙醇除了有消毒用途外,亦常被用作酒精飲品的主要成分,不過這次的檢視焦點只在於非飲品用途。

世衛將乙醇列為安全成分

雖然歐盟正考慮把乙醇列為有毒物質,但世界衛生組織(WHO)目前仍將乙醇和異丙醇列為乾洗手的安全成分。而隸屬於世衛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則將含酒精飲品列為「第一類致癌物」,即明確具致癌性;但純乙醇本身並未被單獨列為致癌物。

【本文獲 am730 授權轉載】

#高燒生活 #疾病病症 #醫療科技 

分享給朋友:

Facebook
WhatsApp
Email
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