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是「國際垃圾食物日」,這天你可以盡興地享受所有不健康的食物!常聽說垃圾食物有害身體,不但會導致肥胖,還會增加身體患病風險。垃圾食物那麼邪惡,為什麼還會有「國際垃圾食物日」?難道垃圾食物真的一點好處都沒有?
「垃圾食物」的定義
垃圾食物一般是指含高脂肪、高糖、高鹽、高熱量且營養量極低的食物。最原始的垃圾食物來自19世紀末包裝食品,發明是因應人們外出用餐的需求和旅行頻率增加而創造。到了1970年代,微生物學家 Michael Jacobson把這類食物改名垃圾食物。這個不好聽的稱號是為了喝止大眾攝取這些高糖、高鹽、高防腐劑食品的有害食物。
伸延閱讀:【蔬果】一覽2025「最髒蔬果」排名 沒想到這個食物最骯髒!?
垃圾食物=快樂?
當我們在情緒低落的時候會傾向攝取垃圾食物,因為這些無營養但好吃的食物可以在我們疲憊時快速補充能量。而且糖脂能刺激我們的快樂中樞引起情感記憶的觸發,故垃圾食物能使人快樂並不是毫無根據的。不過長期並且過量攝取垃圾食物會有害健康,建議疲憊時可以用堅果、無添加果乾等「功能性食物」替代,以健康的方法療癒情緒。
「國際垃圾食物日」的意義
雖然垃圾食物應該盡量少吃,以免影響健康,但「國際垃圾食物日」的意義是想讓大家一年至少有一天可以放膽、無罪吃垃圾食物。同時,希望大家在味蕾狂歡同時反思垃圾食物和現代飲食習慣以及心理健康的關係。透過文化、心理、健康與行銷角度,重新定義垃圾食物。也希望這天可以讓大家重視「均衡飲食」的觀念,打造身心雙重滿足的吃食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