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把食材在料理前先沖洗的習慣,但台灣衛福部食藥署就提醒市民不要沖洗生雞肉!當局表示此舉會令沙門氏桿菌擴散,導致腹瀉、發熱甚至脫水!想知道如何準備生雞肉才健康又安全?繼續閱讀了解。
生雞肉料理前要洗嗎?
有的人認為市場環境骯髒;肉類曝露在環境中會積聚細菌,需清洗乾淨才安心。但其實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將「清洗生肉」的舉動列為了10大危險飲食行為之一,因為作法會令細菌隨水氣噴濺到水槽、流理台、廚房各處甚至料理者身上,造成嚴重的交叉污染;尤其生雞肉表面容易附著沙門氏桿菌,沖洗的動作會令細菌四散。
感染沙門氏桿菌後果可大可小!
沙門氏桿菌是一類常見的病原菌,屬於腸道桿菌科,主要引起食源性疾病。這些細菌通常存在於動物的腸道中,尤其是禽類和牲畜,並可透過污染的食物或水傳播給人類。生雞肉表面容易附著沙門氏桿菌,若不小心污染廚房四周並誤食後有機會出現腹瀉、發熱、腹部絞痛等俗稱食物中毒的急性腸胃炎症狀。尤其小孩子、老人家以及免疫力較低人士,若受感染更可引發脫水、菌血症併發症等嚴重狀況。雖然大多數感染病例為輕微,通過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就能治療;但嚴重情況下亦有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
伸延閱讀:【食物健康】你吃得健康嗎?這兩種常見食物被美國FDA認定未達食物健康標準!
正確處理生肉方法
要確保生肉細菌能夠被消滅最安全、簡單的方式是直接把肉放在水中汆燙。處理家禽前後都要使用溫熱肥皂水洗手20秒。另外,下廚時要記得把生、熟食和處理的廚具分開,以免細菌殘留污染其他食物。若擔心雞肉血水髒,可以先將雞肉放在冷水浸泡再開火慢慢煮沸。如果先煮好熱水才放生肉進鍋,有機會凝固其蛋白質;導致血水聚集在肉裡面,令肉腥味重。
食物中毒可導致嚴重的健康後果,甚至死亡。沙門氏桿菌是一種重要的食源性病原體,了解其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對於降低感染風險至關重要。保持良好的飲食和衛生習慣亦是預防沙門氏桿菌感染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