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旅行固然開心,不過萬一在外地感染到流行病該怎麼辦?應該自行服用成藥還是立即就醫?
什麼狀況下需要到急症科尋求協助?下文急症科醫生將逐一和你分析外!
外地旅遊該注意什麼?
病毒無處不在,外遊前應先留意目的地狀況;如當地是否有任何流行疾病?是否有需要在出發前注射任何疫苗或採取額外的預防措施?以最受港人歡迎的中國內地為例,2025年廣東等省份就曾出現過基孔肯雅熱(屈公病)的集中感染,症狀更可能被誤診為登革熱或寨卡病毒。為保障個人健康安全,除了在出發前要留意當地流行病的情況外,也建議攜帶口罩、乾洗手液、濕紙巾等個人衛生用品。也可酌量攜帶常用的成藥和外傷護理用品。同時,外遊時應時常注意個人衛生和注意飲食安全。
萬一回港後生病 外遊記錄是診症關鍵!
外遊記錄是醫生斷症的重要線索!除了透過檢查患者的身體狀況、血壓、脈搏、體溫等,醫生也可以從患者去過的地區以及做過什麼和是否被蚊蟲叮咬過等,根據當地的流行病情況而推斷出病症。
伸延閱讀:【貓狗】不慎被貓狗咬到要怎麼辦?急症科醫生告訴你正確處理方法!
誰是高危一族?什麼情況下就應求醫?
一般只要注意好個人衛生並做好防禦措施就能防止病菌感染,但是如兒童和長者等免疫力較差人士感染傳染病的風險還是比較高。尤其是幼小的兒童,他們生病時未必能準確表達不適,家長應在回港後幾天特別留意孩子的表現和精神狀態。如發現孩子不願意玩耍和進食,伴隨疲倦、呆滯等徵狀,家長就要提高警覺。另外,持續發燒和出紅疹也是被蚊蟲叮咬後感染致病源的症狀,建議求醫。而若發現腸胃炎徵狀但仍有食慾,可以先觀察,不過若腹瀉頻繁不止並有嘔吐、無法進食和喝水情況,甚至發燒以及便血就應盡早求醫。以上情況有機會是感染霍亂或沙門氏菌所致,需要通過服用處方抗生素治療。
旅行應該是個放鬆、愉快的體驗,只要注意個人衛生、做好預防措施,同時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就
能玩得開心又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