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漸趨穩定,各地相繼放寬出入境安排,本港政府早前亦宣布實施0+3出入境措施,隨即引起一眾港人重拾外遊大計。不過,疫情至今接近三年,對於久未旅遊的港人來說,大家又會否出現旅遊焦慮、甚或是報復式旅遊消費的心態呢?Gofever高燒團隊邀請了臨床心理學家林蔚博士,為大家暢談有關疫後旅遊的焦慮問題。
伸延閱讀:【異常性癖好】元朗男子後巷聞女性內褲是否等同戀物癖?臨床心理學家解構甚麼是戀物癖及治療方法!
港人為何熱愛出外旅遊?從心理學了解旅遊4大好處
要數港人的興趣,一定少不了出外旅遊,究竟為何大家如此熱衷旅遊呢?臨床心理學家林蔚博士表示,對於生活在香港一個繁忙急速節奏的地方,出外旅遊對於不少人來說是一種十分減壓及體驗自我照顧行為的方法。整體來說,出外旅遊對於的大家心理健康可以帶來不少好處。
伸延閱讀:【放寬防疫措施】多國陸續開關免隔離!一文睇各國最新入境限制
第一,體驗不同的生活文化及方式,出外旅遊可以打破港人長期繁忙急速的麻木規律生活,帶來新經驗及刺激,甚至可以擴闊視角及觀點。第二,出外旅遊可以令港人得以抽離日常繁忙生活,讓自己可以擁有喘息空間,放鬆自己,藉此釋放壓力。第三,出外旅遊使人感到幸福快樂,由規劃旅遊開始,已經令人有期待感,甚至開始幻想吃喝玩樂等行程,過程中已經可以使人感到快樂。第四,旅遊可以增進與同伴之間的感情,甚至可以創造共同回憶。
疫後旅遊會否造成報復式消費?
雖然出外旅遊好處眾多,但對於已有兩、三年未曾旅遊的港人來說,突然重拾旅遊時候,會否容易導致報復式消費的行為出現呢?林博士回應指,過去兩年多受疫情影響,令港人感覺好像無止境地被困於香港,甚至失去出外旅遊的減壓方法,的確容易令人出現抗疫疲勞,故當港府早前宣布放寬出入境安排後,不少港人急不及待展開旅遊大計。不過,林博士提醒:「可以重拾旅遊去放鬆心情固然是好事,但大家都需要慎重考慮開支消費,並好好規劃旅程,量入而出,如果為了旅行而不理性過度揮霍,之後可能會帶來經濟負擔,反而更加影響自己的生活。」
伸延閱讀:【兒童疫苗接種】聯合科學委員會同意新冠疫苗接種年齡降至6個月大!接種首兩劑復必泰疫苗需隔8星期
未出發先焦慮!疫後旅遊焦慮變得更常見?
除了報復式消費外,對於久未旅遊的港人來說,旅遊焦慮成為另一個需要關注的問題。林博士指,疫情的反覆令大家生活存在極多的不確定性,導致不少人對於旅遊存有不少憂慮,「某些人不想冒有風險,所以他會選擇靜觀期變,未必立即去旅遊,特別是家中有小朋友、甚或有經濟負擔及有家庭責任的人士,他們自然有更多的考慮因素。」
另外,有部分人可能會擔心旅遊途中受感染,甚或因疫情反覆突然遇上封關,被困海外未能回港等等情況,林博士指,過去幾年大家受疫情衝擊影響,漸漸對於未知及不確定性的事情變得異常警惕,所以出現上述的焦慮其實是合理的。
如何幫自己管理旅遊焦慮?
此時,大家又該如何幫自己管理疫後旅遊焦慮呢?林博士建議,如果大家過份擔心一些自己未能控制的事情,只會令人變得更加焦慮,所以她認為大家反而應專注規劃自己的行程,包括如何應對突發事情,從而減低自己的焦慮不安感。
在出發前將行程安排得更靈活
林博士舉例,大家可以選擇一些風險較低的地方作為旅遊地點,例如是疫情較穩定、疫苗接種率較高的地方,並盡量避免前往太多人的地方活動,減少受感染的機會。第二,如果大家擔心突然被困海外而未能回港,可以在出發前將行程安排得更靈活,例如在工作上可事先與同事作商討,萬一不幸被困海外,是否有空間可以安排自行「在家工作」、甚或先與家人商討安排照顧家中兒童及寵物事宜。
出發前應購買旅行保險
第三,大家亦要確保自己有足夠資金,應付突發性的住宿及生活費。第四,應購買旅行保險,並留意是否包含新冠疫情感染的保障。第五,積極採取防疫措施,以減低確診風險,包括接種疫苗及佩戴口罩。
最後,林博士提醒各位,其實大家是無可能逐一計劃好不確定的事情,所以大家是需要容忍一定程度的不確定因素,並要相信自己有能力靈活應對及轉變,而這正正是克服焦慮的必要部分,「萬一因各種原因未能去旅遊,大家需要找其他方法作滿足及取代,例如Staycations及露營等,都有助自己轉換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