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徐睿知有「反社會人格」!心理學家拆解有關反社會人格迷思

上回和大家談及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女主角的「反社會人格」,其實坊間對於反社會人格都有不少迷思,究竟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都是殺人犯或重罪囚犯?他們又是否一定擁有高智商?患者有沒有判斷對錯的能力?

關於「反社會人格」的迷思

1. 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都是殺人犯或重罪囚犯?

大眾有這個誤解,可能因為社會對「反社會人格」的討論往往伴隨殺人刑事案件。雖然不少重罪囚犯具有反社會人格,但其實大部分患者並非暴力狂徒或囚犯,在人群中表面看上去並沒有太大異樣,有些更因為善於操控他人和不為道德感愧疚感所約制而在社會上享有一定功績、名望和權威。

2. 患者擁有高智商?

雖然有少部分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的智商比一般人高,但並無研究顯示智商與反社會人格存在直接的關聯。

3. 患者沒有判斷對錯的能力?

大部分患者都有這個能力,只是選擇不跟從這些規範。

4. 患者本身沒有情感?

患者擁有且能夠表達不同的情緒,包括喜樂、憤怒和焦慮等。

反社會人格障礙成因

反社會人格障礙的成因,學界至今尚未有定論。綜合不同觀點而言,跟其他精神病一樣,都受到遺傳基因及成長環境影響。 如果童年時遭受創傷經歷、家庭暴力、反覆無常的管教、扭曲的道德教育等,可以造成思想上的偏誤,有機會增加患上反社會人格障礙的風險。從這層面看來,這些表現不近人情、對別人有著不同程度威脅的人,可能曾經都是受害者。

對於高文英的創傷經歷如何影響她的心智和人格發展上,這套劇確實寫得很細膩,讓我們更立體地認識反社會人格,而非止於一個簡單的標籤。不過,在理解他們的同時,也別忘記要理性地保護自己,別像男主角文鋼太那樣多次用手去擋高文英的利器喔。

反社會人格障礙治療

事實上,要治療反社會人格障礙並不容易,畢竟患者缺少同理心和愧疚感,加上他們擅長說謊和操控,確實為治療帶來不少阻礙。而且當事人大多不為人格障礙所困擾,病識感偏低,不多主動尋求或配合治療,好多時都是家人或法庭強硬把他們帶到診症室來。

幸好,研究顯示,如果能夠在成長早期及時辨識出現行為障礙的兒童和青少年,並加以治療,是有機會防止他們的情況變壞的。試想像一下,童年時的高文英如果在古堡以外有機會跟院長般的人建立不一樣的關係互動和體驗,也許她的發展會有所不同呢!

圖片來源:《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劇照

#廖嘉敏 臨床心理學家 #疾病病症

分享給朋友:

Facebook
WhatsApp
Email
Print